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厦地面硬化近七成吞不进雨水 专家:要多用渗水砖

透水性地面越来越少。

密密麻麻的楼房使地面越来越硬。

  透水性地面,就像是一层会呼吸的皮肤,既能保持地下水平衡,又能有效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不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区逐渐扩大,厦门原先天然的透水性地面逐渐被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覆盖,导致岛内不透水区域比例大幅提高,市清洁生产与安全促进中心主任苏鸣称之为“死亡性地面”。这次“西马仑”造成洪涝,除了雨量集中、遇上天文大潮等自然因素外,这种死亡性地面越来越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苏鸣说,这些因素如不改善,城区在大雨时的内涝情形必将长期存在。

  根据我市正编制的厦门排水防涝规划,透水性地面要确保不少于40%。而早在5年前,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秘书长、市清洁生产与安全促进中心主任苏鸣就撰文倡议大力推广渗水路面。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厦门透水性地面这几年是越来越少了,他曾在思明区政府看到一张厦门岛的卫星图,现在岛内除了山体,几乎就是密密麻麻的楼房,预估岛内地表非透水性地面已近七成,局部达到八九成。至于厦门的不透水区域具体占多大比例,市规划局和市政部门表示,暂没有具体数据。

  城大了

  城区面积扩大近十倍 重视了地上,忽略了地下

  苏鸣介绍,1980年,厦门岛内城区面积只有13.8平方公里,而如今已接近130多平方公里,扩大了近十倍。在城区发展过程中,厦门跟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多重地面轻地下。

  这次“西马仑”造成洪涝,排除雨量集中、遇上天文大潮等自然因素,厦门城区面积扩大,非透水硬化增多,排透水性地面减少。苏鸣认为,这些因素如不改善,城区在大雨时的内涝情形必将长期存在。

  “这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近年北京新城区在雨季常被淹,而故宫却没有淹过水;德国人百年前在青岛局部建设的地下管网,现在还能很好地发挥城区排涝的功能。”苏鸣说,并不是古人或外国人比我们聪明,关键是我们去不去做。

  苏鸣分析,城区不透水面积增加,地表雨水就没法及时渗透到地下,就在表面跑,使径流峰值明显增大,加大了排水系统的负担;碰到大雨和暴雨时,地表就会形成强径流,水就会往低洼处汇聚,造成内涝。比如,湖滨南路、莲坂国贸,还有原来何厝海岸由养虾池填起来的会展中心一带,因地势低,就常常被淹。

  地硬了

  城市广场硬化比率高 局部非渗水性地面高达90%

  厦门城区的发展轨迹,是从老城区往北至筼筜湖两侧,进而从西往东延伸。在这个进程中,最明显感觉是,池塘、绿地、或者田地等渗水性地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硬化和高楼大厦,城市地表都变成了非透水性地面。

  记者从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的数据证实了这个看法。从2006年到2012年,市政管辖的道路里程从86.8公里增长至175.27公里,道路面积从336.3万平方米增长至661.38万平方米,几乎均增长了一培。

  这是什么概念?

  这些市政道路路面必然是要硬化的,只剩下道路两侧绿化带和辅道(铺设透水砖),才会形成一些透水性地面。可见,每新建一条市政道路,非透水性地面就增加很多。

  苏鸣说,除了市政道路,城市广场、公园、风景区、码头、大型停车场设施、学校、社区以及工矿厂区内的硬化路面,绝大多数都是非透水性地面。比如,白鹭洲音乐广场、海湾公园的星光大道、会展中心周边广场等非透水性地表高达90%。

  积涝了

  死亡性地面使排水不畅 还会导致市区生态严重失衡

  苏鸣说,市政道路建设中广泛使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及水泥方块和柏油等不透水性材料,造成“非渗水的硬化地面”,被称之为“死亡性地面”。这些非渗水地面除了加剧内涝,还会导致市区生态环境、水平衡系统严重失衡。

  降雨时,完全阻止雨水直接深入地下,无法利用自然降水补充地下水,使城市水位下降,加速市区地表下层的干旱、缺水,导致城市地下缺水的“漏斗区”总面积扩大,形成地表、地下生态环境失衡。比如,北京在1949年,往下打井3-5米就可出水,现在要打到100多米才能有水。

  有法了

  大力推广渗水路面砖 综合利用老天赐予的雨水

  苏鸣建议,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尤其是人行道、公共广场、居民生活小区的步行道,大型建筑周边及停车场等地表铺设材料的选材上,要大力推广渗水路面砖。市政部门应做好规划,新区道路开发建设优先选择透水质量好的渗水地面砖,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对老市区、次新区原有非渗水地面进行改造。

  去年,市政部门就对厦禾路、市府大道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使用透水效果更好的透水砖。在本月“苏力”和“西马仑”的袭击中,这两个区域都没有造成内涝,透水性地面功不可没。不过,相比早些年的透水砖,改造用的透水砖是第三代,厚度增加,透水性也提高了,不过价格每平方米要100元左右,而以前只要三四十元,这需要有一定资金支持。

  “有疏还得有导,厦门是缺水城市,面对雨水我们也不应该一味想着把它排走,也可以考虑雨水综合利用。”苏鸣说,比如建筑物屋顶的雨水以前直接通过雨水管进入市政的雨水管网排到大海,现在已有相关技术可收集屋顶雨水,导入地下蓄水池,日常可用于植物的浇灌等,其洁净度一般要好于污水处理厂提供的“中水”。

null